2021年2月,在“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分别推出了搭载“健康宝”北京健康码查询功能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和指纹卡硬件钱包。除了数字人民币消费之外,用户持该产品在健康宝设备上一贴,即可完成健康宝状态查询和登记。 这是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在数字人民币应用之外,首次搭载其它应用功能。而基于卡片形式的“一卡多应用”也给了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更大的想象空间。 数字人民币的“一卡多用”畅想 近日,某银行从业人员向移动支付网透露,其准备研发并推出“双核硬钱包”方案。 具体而言即是,在一个硬件上加载两个钱包,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一个行业钱包。类似于此前邮储和中行推出的搭载“健康宝”的可视卡,只不过在功能上更偏向于钱包应用,毕竟健康宝只是一个个人健康状态的信息存储。 可以大胆想象的应用可能有: 1.搭载数字人民币功能和社保、医保等基本保障账户功能的硬件钱包。 2.搭载数字人民币功能和ETC、交通卡等需要预充值功能的硬件钱包。 3.搭载数字人民币功能和健康码、驾驶证、电子身份证等个人身份证明的硬件钱包。 而以上功能甚至可以多个搭配组合,即智能卡行业比较熟悉的“一卡多用”。 一卡多用的好处自然是,一张卡片能够整合多个功能,方便用户免去申请和携带多张功能性卡片的烦恼。而随着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推进,具备高安全等级的硬件钱包自然可以成为诸如社保卡、医保卡等功能性卡片的集合地,但是这样的设想是否可行呢? 金融IC卡的一卡多用之路 一卡多用显然不是什么新鲜词,对于一卡通和智能卡行业从业者而言,一卡多用甚至并不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印象,因为一卡多用往往意味着最后“哪个都没用”。 想想看,周围很多人手里是不是都有一张具备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一直放在钱包里没有用?再想想看,很多多功能的智能卡或者可穿戴手环手表,似乎用不了多久都会被扔到柜子的角落。 从移动支付网后台所能搜索到最久远的关于“一卡多用”的新闻是在2010年,彼时正值金融IC卡的发展初期,芯片卡“迁移”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同时社保卡、交通卡等各类一卡通产品纷繁复杂,属于混沌初开的时间点。 彼时,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加快了金融IC卡的推进步伐,而由于从磁条升级而来的芯片卡具备芯片容量大、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