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年,他攒了8000块,试过买基金,也稳妥地买过比特币现货。但本金太小了,只买现货能赚多少钱? “一般人能拿几万块钱买现货已经很不得了了,我投了5万进去,就算翻倍,也就是变10万。又能怎样?多几万能买套房吗?”林磊愤愤地做了否定。 肥宅比特币、比特皇、欧阳拽白、半木夏、李法师、比特皇,欲望是被这些名字昭示的可能性骤然打开的。 林磊把这些炒币“大佬”的微博“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从负债几十万“翻到”好几千万,比特皇的故事最使他振奋。 “在北京买房的时候,他是全款给的!他带农村的父母去看房,他父母都问他钱从哪里来?是不是黑钱?”林磊跟着感到“热血沸腾”。 “这个圈子竟然有这么神奇,可以让一个平民从家鸡变凤凰!”这是林磊对币圈的终极认知。“币圈就是赌,不赌你就没机会。”他决意把炒币视为“创业”。“走捷径”不怎么光彩,但在币圈,没人需要遮掩对“走捷径”的热望。 芝加哥的合租公寓里,热望始终沸腾。 每天晚上,吃完舒拱炮制的晚饭,北大元培毕业的室友翘起二郎腿,上财毕业的成都男生掏出笔记本,舒拱开一罐1.5刀的啤酒,三个人就着宜家简陋落地灯的暖光,围着窗边圆桌边喝边聊。一周里,20%到30%在聊台海局势,10%讨论“美帝政治”,剩下3、4天就聊怎么发财。大家有各种各样“疯狂”的想法,甚至包括“怎样用PPT创业骗钱”。 可以理解为苦中作乐。 芝大图书馆,同一个小角落,舒拱碰到过3个不同的人蹲在那里啜泣,你立刻就能想象到100种可能的原因。同学中流传一幅描述几所名校教学风格的漫画:宾大是保姆式,哈佛是教导式,MIT是自由发挥式,到了芝大——鹰妈妈往小鹰怀里塞了一大堆Reading,然后从悬崖上把它踢下去——传说中的“自杀式”。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tific methodologies(相当于《社会科学方法论》),公共大课,加上选读内容,一周大概有150页。史学课,看故事,还算轻松,但一周也有200页。天气“巨冷”,社交活动“巨少”,一周所有的空余时间几乎都拿来Reading,每天晚上要读到10点半或者11点。 更难的是,当一个人的智力水准超过了那个门槛以后,一切的考验都在于他的周密程度——如何有效安排时间处理纷繁的任务;如何安排与老师的会面,以便评估自己的课堂策略和表现,赢得老师的垂青。 能用来适应的时间太短了。短到你根本来不及了解这个系统。努力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成为同学中那30%的A?纸面上的东西到底过不过硬?怎样才能申到博?——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了,没人能给你答案。 靠着密歇根大湖,芝加哥这座城市,夏天凉爽多雨,有雨的夜晚,雨点像是360度地打在你周围,那种时候,就总觉得自己是一只孤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