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公司本身置于这种新与旧的漩涡当中,当然也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但至少目前来看,本质工作还是在对所有潜在项目进行分类和筛选,并进行大额下注。 我现在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是,风投公司能否打破「小男孩/大男孩」这样的科技融资和扩展模式。「小男孩」指的是硅谷生态系统,负责帮助新公司踏出第一步;「大男孩」是纽约及华尔街的股票市场、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负责在上市前后帮助企业扩大规模。现在,也许是时候让硅谷(同时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人际网络及一种思维状态)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了,我们可以一手帮助我们的公司做大做强,永远不把它们交给彼岸(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的专业人士,毕竟他们可能不如我们理解和重视这些公司。请拭目以待吧…… 问:90年代是互联网的一段重要时期,你是当时的标杆人物。回顾那段时期,你觉得技术人员的梦想实现了吗?还是撞上了坚硬的现实?我们该如何纪念那个时代,哪些理念该被坚守下去? 答:实现了!梦想成真,一切如愿。我们现在就是吃到天鹅肉的癞蛤蟆。我们要拿这该死的天鹅肉怎么办? 想想我们实现了什么吧。现在有50亿人的口袋里装着能联网的超级计算机。人人都能创建网站,发布想发布的一切内容,还可以与任何人或所有人交流,访问存在过的几乎一切信息。人们几乎百分百在网上生活、工作、学习和恋爱。90年代愿景的方方面面都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但是,但是。正如宝丽来创始人Edwin Land所说:「我不是说你们都会开心。你会不开心,但你的不开心会体现为某种新的、兴奋的和重要的形式。」 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开心呢?可能因为科技行业几乎一下子就从一个供人挑选和使用的构建工具(操作系统、数据库、路由器、文字处理器和浏览器)变成了几乎所有重大社会和政治辩论以及地球纷争的中心。 打个比方,我们或许从海盗变成了海军。人们会憧憬一些规模不大的年轻而不羁的海盗,但没人喜欢像海盗一样行事的海军。今天的科技行业就像一支这样的海军。 反过来,只有海军没有海盗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这会催生一套全球正统和规范,压制新思想和新活动,导致创造力消亡。正是这一博弈为新一代海盗创造了机会和需求。 马基雅维利在其论述中强调,一个国家需要回到井中,回归其最原始的理念,以在黯淡的后世找到焕发新生的源泉。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企业和行业。我们应该重溯科技行业的创始理念:当然是1990年代John Perry Barlow的《网络空间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Cyberspace)和Tim May的《密码书》(Cyphernomicon)。但除此之外,也包括1950/60年代的Doug Engelbart和Ted Nelson,1920年代的David Sarnoff和Philo Farnsworth,1890年代的爱迪生和特斯拉,甚至15/16世纪的达芬奇。我认为我们应该回溯所有这些时代未实现或未完全实现的想法,找到自己尚未迷失、也尚未觉悟的定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