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内部预言机提供的参考价格,系统便有了进行再平衡的触发依据。当EMA预言机报出的价格偏离原始价格超过一定范围后,协议便会自动对整条曲线的形状进行调整,使得流动性重新聚合于最新的交易价格附近。 Curve V2与Uniswap V3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同 早在Curve V2刚刚发布的时候,便有评论认为Curve V2版本将与Uniswap V3展开直接竞争。毕竟两者都提出了在全部价格区间聚合流动性的通用解决方案。可是如果仔细分析这两个项目的具体实现方式,又会发现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区别一:如何决定在何处聚合流动性 在Curve V2中做市,完全不需要LP主动选择流动性的聚合范围。系统将会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动,自动将LP的流动性集中到交易价格的附近。而Uniswap V3则需要LP自己判断市场的价格走势,并自主选择做市的价格区间。 区别二:LP的头寸是否同质 我们知道,由于每个LP的做市金额与范围都不尽相同,Uniswap在V3中使用NFT来表示LP的做市头寸。而在Curve V2中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每一个LP在资金池中的流动性分布是完全相同的,相互之间只有数量差异,因此依然可以使用同质的ERC20代币表示LP的头寸。这大大降低了其他协议与Curve进行组合时候的困难程度。 区别三:如何对资金进行再平衡 我们常常说Uniswap在升级到V3版本后,被动的做市管理方案已经不再有效,LP需要不断主动判断价格走势并调整头寸。而Curve V2将再平衡的策略完全融入了协议层本身,用户不再需要了解再平衡的基本原理,也不需在市场诸多代理方案中进行选择,只需要考虑什么时候存入,何时取出,剩下的全部交给Curve的协议层自动执行。 区别四:交易手续费如何确定 在手续费的问题上,Uniswap其实并没有给出通用的解决方案。系统原生只提供了三个档位的费率供LP们选择,每个档位对应一个独立的资金池,这不但限制了用户的选择范围,还增加了流动性的割裂程度。 相对来说,Curve V2依然采用了自动化解决方案,系统内置的手续费率范围为0.04%-0.4%(此比例来源于社区讨论,如有错误欢迎订正)。当市场价格接近流动性聚合的中点时手续费最低,而在偏离时手续费会逐渐升高。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完成,不需要LP进行管理和干预。 经多以上对比,我们发现相比Curve V2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Uniswap V3似乎显得既复杂又难用。不但做市的几乎所有关键参数都需要用户自主选择,还需要在后续做市过程中不断进行再平衡。那么同样有着行业内顶尖开发团队的两个头部DEX项目,为什么会针对同样的需求,却交出了差别如此之大的解决方案呢? 方法论之争:做应用还是做生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