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比特币 > 比特币资讯

巴比特专栏 | 数字支付鸿沟:央行数字货币走向大众的机遇与挑战(2)

时间:2021-02-22 16:4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797-1821年由于持续战争带来国库空虚,黄金储备剧减,英国政府通过了《银行禁令法》要求英格兰银行停止纸币与贵金属货币的兑换,发行不可兑换的1、

1797-1821年由于持续战争带来国库空虚,黄金储备剧减,英国政府通过了《银行禁令法》要求英格兰银行停止纸币与贵金属货币的兑换,发行不可兑换的1、2英镑纸币,纸币成为公众日常使用的支付工具。没想到这个做法给普通英国人带来很大问题:因为当时的英镑纸币没有图案只有文字,面额、日期、编号、签名等都是手工填写,几乎没有什么防伪措施。银行和商业机构处理现金的财务人员都有文化,能够识别纸币上的文字,并且由于接触纸币机会多,生意圈里的人也能相互交流信息,对于纸币面额大小和真伪识别是很容易轻松的;普通人很多是文盲,不认识纸币上那些复杂的文字和表述,以前很少接触纸币,没有识别真假的经验,所处的社会圈子也不可能提供帮助,在识别真假方面必然存在困难。这其实就是获取和使用货币方面知识与技能存在的阶层鸿沟。而当时的政府和央行在做出停兑决策时没有把这种鸿沟的存在当回事,没有做事先的宣传引导,对英镑纸币的防伪意识也很薄弱,认为如果把纸币设计得太复杂反而会引起人们混乱,复杂的假币比简单的假币更容易骗人。

结果,禁令法实施后不久,市面上的假币就逐渐多起来,普通人没有识别能力,误收假币不但个人财产受损,而且使用和制造假币同罪,即使是误收误用一张,轻则流放,重则绞刑,当时英国刑事法庭所在地老贝利街成为很多无辜男女的修罗场,监狱里塞满了等待流放的假币犯。讽刺画家克鲁克香格有感于此创作了著名的银行禁令票,真实地呈现了由于当局决策失误给普通民众带来的灾难。

透过禁令事件一案有几点值得深思:

1.同一个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必然存在知识/信息鸿沟,如禁令实施前成天和钱打资产的银行家和商人,与没有机会接触到纸币的普通劳动者,在货币识别知识技能方面,二者之间必然存在沟壑;

2.新技术兴起与发展有时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因为有优势的人群会从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中找到更多发展的先机,而弱势群体在变化的外界面前缺乏主动应对能力,有可能被时代抛在后面落伍更远。近代纸币出现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1661年发行的钞票,相对于当时动辄几公斤十几公斤的金属铸币,纸币是新的支付技术与形态的代表,有利于远程商贸活动,降低了大额贸易结算的风险与成本。但是从斯德哥尔摩银行发行的钞票看,上面布满文字、签名,普通人看不懂,更谈不上识别区分,所以纸币出现后相当长时间里并没有给一般公众带来福祉,也就是说这项新技术带给所有社会成员的获益不是均等普惠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