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姝欣 编辑:王进雨 来源:新京报 “这类虚拟币资金盘往往是初始用户尝到甜头后,为了拿到更多返佣,发展下线,而后来者都会血本无归,这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 尽管DCEP听起来陌生,但“央行”两字让退休的张华(化名)选择赌一把。翻看新闻时,一则洗脑推广文章将她吸引进了“央行国际钱包”推广群,并与40多名群友一起坐等宣传中的“国家鼓励性奖励”。“感觉1.2万亿,真的挺多的,想参与一下”。无任何资金投入的零门槛,让这些人放下戒备。新京报记者在流传于中老年人微信朋友圈的推广文章中看到,“央行国际钱包”广告词极具冲击力:推广期18个月,央行发放红利4000亿,链接一出来就是抢钱大作战!这一项目还配有推广详解,其中直接算了一笔账,按照2%的推广返点,个人纯收益可以达到16万。尽管是画饼,但诱惑力不低。记者调查发现,“央行国际钱包”主要以微信朋友圈宣传,并采取传销式的“拉人头”方式,宣称可以进行三代推广,每一层都能享受2%或者3%的收益。不过,在业内看来,伴随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陆续落地测试,这类项目大多是蹭热点,属于虚拟币骗局旧瓶装新酒。值得一提的是,这类虚拟币资金盘为了拿到更多返佣,“疯狂”发展下线,持续上演击鼓传花游戏,而老人正成为“猎物”。 DCEP之名打着央行数字货币旗号“分红万亿”号称入群纯收益可达16万 “国家是要发行一个《中国央行数字国际DCEP钱包》,一个有红利,改变几代家族的钱包,说白了就是一个央行释放红利的钱包”“具体啥时候推出,一切等待,首次释放红利4000亿+8000亿”“钱包目前已经对接了6700个实体企业”……部分中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中,这些颇具诱惑力的推广语在文章中高亮标红,反复出现。新京报记者通过推广文章中的二维码,轻松加入“央行国际钱包”推广群。目前,群内已有40多名成员,记者通过几位群友了解到,这些人中不乏离退休人员。张华就是其中一位老人。她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之所以加入推广群,起初是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央行数字货币(DCEP)相关新闻,看到了“央行国际钱包”的推广,1.2万亿巨额奖励,对自己而言不失为一个投资好选择。另一位群友则是在朋友圈推广文章中接触到这一项目,“当时觉得如果拉来几个人一起用这个APP,国家真给返点的话,能挣到钱”。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央行国际钱包”不仅有专门的微信公号,还有配套推广详解,以超万亿红利吸引投资者入场。在这个11页推广材料中,详细讲述了分润体系。其以国家政策性奖励为名号,宣称此次有1.2万亿推广奖励资金,包括国内4000亿,国外8000亿,限时推广18个月,发完项目即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