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双赢
值得注意的是,与各国央行推行 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面临的市场背景不同,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在全球处于领跑地位,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是否会和 DCEP 形成竞争,甚至给 DCEP 的落地和使用带来障碍? 对此,邹传伟认为,DC/EP 在一定意义上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存在同构关系。如果 DC/EP 在技术效率和商业拓展上做得足够好,站在用户角度,用 DC/EP 与用「断直连」后的第三方支付理论上应该带来同样的体验。 在他看来,理解第三方支付的关键是支付账户及其余额。比如,老百姓通过微信支付进行转账和发、抢红包,都是支付账户余额的操作。支付账户所反映的余额,本质上是预付价值,类似于预付费卡中的余额。从货币属性上看,支付账户余额所对应的资金尽管所有权归属于客户,但由支付机构以其自身名义存放在人民银行的「非金融机构存款」科目,并实际由支付机构支配与控制。而 DC/EP 是 M0,即一种新形态的流通中现金,是央行负债。DC/EP 在任何场景下都具有法偿性,而第三方支付的政策工具意义要弱得多。 邹传伟表示,目前 DCEP 的清算路径还不完全明朗,可能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人民银行对 DC/EP 交易采取实时全额结算模式,也就是老百姓、企事业机构和商业银行等之间的 DC/EP 交易,都第一时间体现为人民银行 DC/EP 登记中心的更新,那么 DC/EP 将独立于银行卡「四方模式」清算系统和第三方支付。 第二种是人民银行允许用户通过 DC/EP 给第三方支付进行充值,这样第三方支付相当于具备了 DC/EP 托管和支付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双赢局面。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DC/EP 更重要的角色显然不只如此,其更大想象空间在跨境支付和货币国际化层面。 邹传伟认为,DC/EP 交易不依赖于账户,天然具有便于跨境支付的特点。DC/EP 跨境支付,与银联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境外使用逻辑完全不同,理论上可以不依赖 SWIFT 体系。「比如境外居民和机构参与 DC/EP 跨境支付,只需开立 DC/EP 钱包。开立 DC/EP 钱包的要求比开立人民币存款账户要低得多。任何两个 DC/EP 钱包之间都可以发起点对点交易。甚至站在人民银行的角度,DC/EP 钱包没有境内和境外的区别,DC/EP 交易也没有境内、跨境和离岸的区别。」他举例分析称,这也解释了为何此前人民银行官宣 DC/EP 的试点场景包括冬奥会场馆。 「但货币国际化存在三个维度: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国际投融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跨境支付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邹传伟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