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260.com

央行数字货币稳妥推进将开启我国货币体系新纪元!

 

  近期,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进程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回应,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从现金、信用卡再到扫码支付,每一次支付手段的创新,所带来的颠覆都难以估量,也让公众对未来数字生活有了更多展望。业内普遍预期,我国移动支付环境高度完善,为数字货币的加速落地提供了有利土壤和充分的社会基础条件。这使得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使用并快速普及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率先开启货币体系新纪元。

  从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内生“加密数字币”,到锚定多国法定货币的“Libra”,数字货币的概念走过了风起云涌的10年,在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冲击之余,也展现出经济社会数字化演变的趋势。

  在对数字货币领域的创新探索中,中国介入时间较早。据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表示,早在2014年,央行就成立了专门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小组;随后的2017年,央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相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并在原数字货币的基础上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18年3月9日,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正式透露了正在研发的法定数字货币名称为DCEP;2019年底,随着国家层面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数字货币概念在市场中的关注度持续走强,并在日前宣布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由央行主导的数字人民币正在加速落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步入“无现金时代”,且国内电子支付的潮流也逐渐走向了国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风表示,目前流行的微信、支付宝等这种非现金支付,是需要对银行账户进行绑定,然后才可以使用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且在支付的过程中必须依赖网络,才能通过商业银行的清算系统进行结算。因此,支付平台的基础仍然是纸币和硬币。

  陈风介绍,DCEP则不同。DCEP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的简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的法定货币。其中DC表示数字货币,EP表示电子支付,这意味着央行数字货币将同时具有法定货币与电子支付的双重职能。

  就目前情况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人民币现金的数字形式,就金融特征而言与纸钞完全一样,其主要改变的是货币形态、发放方式和支付结算方式,而在货币本身并没有颠覆性变革。因此,陈风认为,央行DCEP并不是一种“破坏性创新”,而是对央行货币体系M0、M1、M2的技术性补充,与原有的银行货币体系完全相容。

  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的是,DCEP的最大优势在于法偿性,具备国家信用背书,不仅更加安全可靠,而且任何交易主体都不能拒收。这使得DCEP原则上覆盖所有支付场景,不受账户体系约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支付行业的账户壁垒,使用范围更广。

  现有纸钞和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和贮藏等环节成本较高,流通体系层级多,且携带不便、易被伪造、匿名不可控,实现数字化的必要性与日俱增。陈风告诉记者,如传统的银行卡和互联网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都基于账户紧耦合模式,无法完全满足公众对易用和匿名支付服务的需求,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金,特别是在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民众对现钞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央行数字货币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不仅脱离了银行账户的限制,更是在技术的加持下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

  但这不意味着现有的支付平台没有任何优势。陈风判断,虽然数字货币的效力完全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相提并论的,但其在支付场景覆盖、功能完善程度和用户使用黏性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很可能会及时跟进上线DCEP拥有的新功能。事实上,用户并不太关心背后支付方式的逻辑,哪个好用、方便、安全就用哪个,法定数字货币是否能取代新兴电子支付工具是一个最终由市场决定的过程。

  货币从自然物质货币,发展到规制化金属货币,进一步发展到金属本位制下的纸币,再发展到纯粹的国家信用货币;从具有物理载体的有形货币(现金),发展到电子化的数字货币(存款、电子钱包等),其不断发展演变的主要动力,就是要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严密合规监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