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数字银行在当今开放金融环境下的新涵义》
撰文:Emma Cui,LongHash Ventures 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的执行委员会成员
从金融从业者到技术平台联盟,新加坡签发的数字银行执照受到了各方的追捧。放眼亚洲,韩国也是走在前列的国家之一, Kakao Bank 更是区域内打造的首家纯互联网数字银行。身为新加坡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中国香港也不遑多让,早于 2019 年已推出了新一代持牌数字银行。在这场国家地区间的拉锯战里,数字银行似乎逐渐成为争夺金融主导地位的新战场。
然而,颠覆从来不是凭空产生。如今,几乎每个主要国家都在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据报道瑞典的电子克朗(E-krona)已经投入测试。区块链驱动的基础设施将对传统金融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任何数字银行参与者都不该低估区块链技术的变革潜力。
众所周知,银行业是受外界影响最小且监管最严的领域之一,然而目前该领域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变革。纵观近几年金融科技领域的趋势可以发现,参与者们都在采取各种战略来适应未来的巨变。数字银行 N26 和 Revolut 这类以数字服务为主导的公司,正在着手从零开始重建零售用户的消费体验,他们采用供应商的技术解决方案来降低成本及提供服务,而不再依靠自身核心系统。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在利用庞大的用户基础与数据库进军银行业,这不足为奇,其中阿里巴巴就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
显然,如果仅打算部署现有技术与战略的话,数字银行很快会被淘汰。作为新兴数字前沿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正在催生一批更具创新力、协同性以及高效率的新公司。不为众人所知的是,搭建在区块链上的开放金融生态,正在 Web3.0 的时代舞台悄然起舞。就在今年 1 月,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流通的总资产量成功突破 10 亿美元里程碑,比一年前的记录翻了一倍。
借贷、交易、综合资产以及去中心化保险等活跃的产品,已经展现了强大的增长动力。支持这项积极的事业是对 Web 3.0 开放金融的认可,认可这将是思想与金融共同发展的时代。用户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资产,从而降低托管风险;交易变得透明且不可更改,从而防止中央平台风险并减少信任成本;产品通过设计实现互操作性,让开发者能够搭配产品组合或者无缝集成新的衍生品,从而加快创新步伐。这些核心元素正在迅速成为这场新金融运动的标志,而这是与数字银行当前的规划截然不同的道路。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也在逐渐影响银行间的基础设施。例如 IDC 曾预测,到 2023 年会有 40% 的中国金融机构迁移到区块链驱动的跨境支付架构,以绕开央行的基础设施和 SWIFT 系统。而瑞波这类区块链本地支付协议也已经吸引了渣打银行、Akbank 和桑坦德银行等银行客户。
虽然现在进展令人欣慰,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开放金融生态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例如,缺乏一个标准的去中心化身份,因超额抵押而导致的低资本使用率,或者由于智能合约标准不严谨引发的安全漏洞等。就像所有新兴技术一样,这些初期的问题也正反映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拿到新加坡数字银行牌照的赢家,应当积极顺势探索并采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驱动的银行基础设施与数字公民的理想完全兼容,可以归还用户更大的代理权与自主权。在区块链技术的推动下,Web 3.0 已经开始重写金融授权的真正含义,它将不再局限在「便捷」与「轻松」这类简单的热词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