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数据分片」模式搭配 ZK Rollup 时,在带宽的意义上,无法提供更大的可扩展性,而与扩大区块空间的效果相同;在搭配 Optimistic Rollup 时,相对于大区块,其可扩展性优势与挑战发生的频率成反比;更严重的是,它使 Optimistic Rollup 有退化为 plasma 的风险(从定义上来说,也不存在 Optimistic Rollup 了,应该用另一个名字来指称这种介于 Optimistic Rollup 和 plasma 之间的东西)。 结论Rollup 方案其实是从 Layer-2 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血淋淋的教训而飞出来的凤凰。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给用户的资金安全提供了充分的保护。因为任意得到了交易数据的人都可以重建状态,而区块链保证了这些交易数据的永续数据可得性,Rollup 方案得以提供 layer-2 方案中首屈一指的用户保护。只有这样的方案,用户才敢真的去使用。舍弃了这种好处,按最大化性能的乐观假设来设计系统,只能设计出用户不敢去用的东西。 只要你意识到,Rollup 本质上是一种合约的设计模式,「PoS + 数据分片 + Rollup 可以提供更大吞吐量」 的迷思便可一眼洞穿 —— Rollup 不管在哪个共识中,都可以提供同样的可扩展性,数据分片能提供更多,只是因为引入了别的安全假设,使 Rollup 牺牲安全性来换取吞吐量而已 —— 问题在于,这样的合约,比 Rollup 的安全性更弱、可扩展性更强的合约,不是没出现过,不是在 pow 链上就设计不出来,而是设计出来了也没人用而已。 自 2017 年以来,以太坊社区就为着实际的需要艰难地探索安全的可扩展性方案。许多人可能都相信过,「PoS + 分片」 能提供强大的可扩展性,但那是 「分片化执行系统」,有自身的一堆问题。眼前的 「可执行信标链路线」,也不过是牺牲合约本身的属性来换吞吐量而已。时至今日,已经找不到证据,证明为了可扩展性,以太坊应该拥抱 PoS。 归根结底,只有契合用户需要的性能提升,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性能提升。如果不从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相反,从技术美感或者最大化性能的假设出发,只能设计出空中楼阁。如果可以,那就让用户自己来做决定,在协议层操心太多,往往徒增摩擦。 以太坊的路线图应该改变吗?当然,应该放弃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回头问问用户需要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