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转变 在 Web1.0 时代,互联网仅作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内容的生成与消费往往是 1 对 n 的关系,话语权集团和早期互联网企业掌控着内容生产者的角色,网民作为消费者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该阶段相当于互联网对传统图书、报纸等信息载体的功能性复刻,没有借助互联网的特性而赋予新的内涵。 在 Web2.0 时代,互联网由「信息共享」转向「信息共建」,网民在互联网中的权力从「只读」提升至「写入」,衍生出了 UGC、PGC 等概念,相当于在意识形态上把互联网的主体和话语权都分散到了个人用户身上,每个人都兼具内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角色。由此带来了互联网内容量级的爆炸,引发了以 PV、UV 等参数为考核指标的门户网站的消亡,和以用户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社区型互联网平台的诞生。从早期 PC 互联网盛行的 BBS、Blog 到如今移动互联网的 Youtube、Facebook、Twitter、Quora 等内容生产社区,都是 Web2.0 时代的产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互联网的发展 = 数字内容的发展,过去数十年间互联网给人类文明的传承带来了颠覆,但这一点也为互联网的未来设定了桎梏,毕竟其应用始终没有脱离内容(信息)传递的范畴,和 Web3.0 时代的重要命题之一——价值互联网之间尚存隔阂。也就是说,虽然互联网传递的二进制数据信息可以产生价值,但互联网却不能承载价值本身。 那么价值由何而来? 在现实世界中,价值最好的体现就是资产,房产、股票、债券、版权都是资产,这些资产目前和互联网并没有产生真正交融,互联网上不存在「真正的资产」。举个简单的例子,UserA 通过互联网传递自己的房产证给 UserB,但 UserB 只能获得一张图片,并不会发生房产价值的转移。 应对价值互联网的发展困境,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将资产转移到互联网这个平行世界中,在网络中达成现实资产的高效传递,可以理解为「资产上网」,但由于资产难以确权等问题,这个想法显然不成立。此时,区块链技术的加持,或许能够为资产的传递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资产的传递原生链上资产 原生链上资产的定义:起源于区块链世界的资产,与现实资产脱钩,完全去中心化。例如 BTC、ETH。但 USDT 等中心化稳定币不在此范畴内。 现实世界中的资产需要法律条文、买卖合同、监管机构的保护,同样的,法律漏洞、合同造假、机构作恶也可以让你的资产瞬间蒸发或易主。原生链上资产则无需考虑这个问题,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可以让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永久归属与你,不存在任何第三方强制剥夺资产的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