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会带来一些关联的影响,例如使用的步骤会略复杂,可能无法在移动端应用、以及可能会产生 Layer 2 的开户成本。此外,带来最大的问题是,如果 dYdX 想要与其他 DeFi 协议开启组合应用,需要其他 DeFi 应用也部署到这个网络里。 从加密货币的初衷来看,这并不是普惠金融的做法,其应用可能最终会成为高级用户和专业用户的领地。 因此相比于能让一些 DeFi (需要频繁交易)跑的更快的 Layer 2,一些 DeFi 更适合使用 Layer 1 的扩容方案或性能更高的网络。 例如 Compound 曾透露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公链,订单簿形式的 DEX 需要大量的交易过程,因此也更适合 Layer 2。而借贷、稳定币、AMM 池等会更适合运行在性能更好的网络上,在丰富的组合性上发挥最大价值。 更符合 DeFi 特性的 Layer 1 扩容思路那如何确认 DeFi 需要什么样的 Layer 1 呢?Radix 在其网络设计中给予了一定思路:
所以 Radix 采取了一些另辟蹊径的方式。 前文我们提到的同构分片、异构分片,其中分布的片,是一部分节点组成的链。可以理解为划分一些节点成为一个分区,这个分区独立其他分区存在,分别处理任务, 例如以太坊 2.0,如果还依据原来执行分片的路线图,初期可能建立 64 个分片,而这些分片都最终由信标链来完成交易验证,分片之间的通讯叫做「交联」,如果其中一个分片需要验证其他分片时,才会进行分片间通讯。而因为分片的存在,DApp 开发者在以太坊上开发 DApp 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个分片来做为主要的处理区。 这意味着这个 DApp 如果需要向其他分片获取数据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冗杂的步骤。在波卡、COSMOS 实现的结构也是如此,波卡的平行链就是异构分片结构里的分片,平行链之间的交互是通过中继链进行,但交互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平行链之间去单独定义。COSMOS 也是如此。 这样的分片,是一种划定界限的设计,每个分片链会形成一定的孤岛效应,自然会出现一些后续问题。 但如果变化一下思路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技术思路。 例如 Radix 在数据库分片的形式之上设计了新的共识机制。可以理解为一个数据库分片+共识的新的分片结构。 Radix 的分片部署示意图 这种分片不同于上文提到的定义一些节点作为分片链,而是把加入网络的计算资源全部先切分为不同的分片,分片不是通过链划分的,而是通过随机命令随机分配到已经确定的分片位置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