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引入智能合约来在智能合约上执行后端所有的逻辑,我们把所有的 EVM-Compatible Blockchain 都当成公共云。我们作为应用会努力给用户提供更多选项,EthSign 会集成所有支持以太坊虚拟机的区块链。每个都有不同的价钱,比如以太坊就特别贵,现在如果用以太坊签名要个位数美金,但如果用 Matic 就在一美分之内,会非常便宜。 签名和你对协议发生的所有事间的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里面,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协议本身存在区块链里面,所以我觉得去中心化存储的网络在去年爆发和上线其实对我们这样的应用或者说对所有 Web3 的应用非常有意义。 现在可以把签完的协议直接存储到一个很安全的地方,比如 arweave,它提供了一个永久存储的功能,一旦你把文件存进去,它就可以避免说拒绝付费以后云服务商就把你的文件删除这种问题。 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有些中间件。Web3 中加了很多这样小的模块,能够优化很多地方,比如刚刚说的 Magic 能够解决用户没有钱包的问题,自动地通过 E-mail 来生成钱包。比如说 Covalent 和 the graph,我们希望用户一登陆 EthSign 就能够看到用 EthSign 签署的所有协议。但实际上在区块链里面做搜索是很慢的,但现在有了 Covalent 和 the groph,能够提供和传统 Web2 服务器直接交互的体验。另外关于 HAL 的功能,比如就是 A 在链上给 B 发一个签名请求,B 在链下就会收到一条短信提示。 从用户角度,在一个网站里面通过几个很简洁的步骤就可以完成了想要的功能,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希望技术实现方式是新的,但不要在用户那边有太多的感知,这是我觉得能让我们的应用深入到实际应用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下一个话题也特别想讨论下, 很多人会说区块链刚刚开始,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已经可以做应用了吗? 实际上我们是第一批在做这类实际应用的,圈内大多数项目仍然在做基础设施和中间件的开发。我们的想法比较乐观,首先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一个新的赛道,在初期的时候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基础设施搭建上面,等到基础设施搭建的差不多的时候,基础施项目会发现自身价值实际上是来自上层应用的,因为应用才能接触到实际的商业,有了应用才能提高效率、减少用户摩擦,实际地创造价值,那么就会开始做应用。应用繁荣之后又会发现也有天花板,并且一定是来自于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这两个过程是交替上升的。 一个很好的观察是 2017 年以太坊进入第一个高潮时(以太坊最大的创新就是智能合约),但当时用的最多的就是 ERC20 合约,其实等于大家没有真正使用。 但它经过不断成熟的过程之后,我们在去年 DeFi summer 里面看到的项目都是智能合约的创新,仅仅用几百行代码实现了非常复杂的场景,也能够提供非常实际的商业服务,这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基础设施被设计出来、到成熟和应用的发展、应用的繁荣之间,大概需要 1-2 年的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