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对 DFINITY 的网络组成、架构特点与原子问题的探讨》 5 月 27 号,ICP League 联合社区开发者举办了第一期的开发者电话会,探讨了 DFINITY 的整体架构,并聊到了 DFINITY 最重要的原子性问题。 本期亮点:
DFINITY 网络如何组成?在我之前的文章《「代码即服务」:DFINITY 互联网计算机的架构解析》里我曾介绍过 DFINITY 的整体架构,在主网上线阅读了核心代码后,我们得以更详细的窥探其内部结构。 DFINITY 基于区块链计算协议 ICP 运行,采用了分层结构,从底层到顶层依次为:数据中心、节点、子网、软件容器。 DFINITY 的最底层是托管专用硬件的独立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运行在全球各地,目前全球已经有 53 个数据中心,年底将超过 500 个。数据中心对硬件与网络状态的要求较高,硬件也具备特殊要求,需要大量 RAM 而无需硬盘。数据中心想要进入 DFINITY 网络,需要获得去中心化治理系统 NNS 的投票许可,而这种投票往往发生在需要扩容时。 数据中心的机器运行 DFINITY 节点程序,这个程序会根据性能虚拟化出一系列计算资源标准化的节点,这些节点会组成 DFINITY 的区块链,处理计算、达成共识、出块并同区块。 这些节点随机地(跨多个数据中心)被 NNS 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个子网。子网数量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网络的资源使用情况动态地增加、合并。这个子网类似于 ETH2.0 中的分片,或者是平行链,一个节点组只能组成一个子网,每一个子网内部都运行着自己的共识。子网的出块速度为一秒一个区块,且不同的子网同步并行出块。 而在不同的子网上承载着「容器」,容器中运行着业务逻辑。可以把容器看作智能合约的升级版本,容器也具备内存,目前上限为 4G,可以存储业务相关数据,也可以存放前端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