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更快、更便宜的智能合约协议出现了,通过向业内人士大量出售 token,这些项目方积累了巨额风险资金。尽管以太坊在 2017 年取得了成功,但这些项目方还是声称以太坊的技术已经过时。在 2018 年和 2019 年熊市的阴霾中,以太坊黑客松大会座无虚席,尽管每个 Layer 1 竞争者都声称它们注定要吃掉以太坊的午餐,但以太坊的开发人员并没有离开。 一个由相互连接的协议和应用组成的生态系统逐渐出现在以太坊上,其中有很多都是金融应用(今天,我们称之为「DeFi」),它是互联网上最具活力和乐趣的角落之一。2020 年,Vitalik 在以太坊白皮书中梦想的几乎所有应用,都运行在了以太坊上,此外还有数十个在以太坊诞生时无法想象的应用。它们不仅存在,并且用户每天要为此支付数百万美元来使用它们,并且这些应用已经存储了数百亿美元的价值。 事实证明,以太坊上 DeFi 的基础特性要比可扩展性更重要。DeFi 开发人员拒绝为了可扩展性而牺牲去中心化。相反,他们利用以太坊为他们提供的可组合性和资本效率来克服可扩展性的限制。由于这些应用现在已经吸引了数百万用户,因此可扩展性再次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这里,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是,以太坊社区多年来一直在为这一时刻做准备,同时进行了多项努力,其中有很多在今天已经上线了。除了以太坊 2.0 中的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和分片之外,独立团队还寻求侧链、Rollup、plasma、状态通道等各种提议。而「坏」消息是,成熟的第一层 (L1) 扩容是一个多年的过程,同时开发人员们会被各式各样的 L2 选择所淹没。 我们可以期待各种 L2 解决方案是解决可扩展性难题的有用部分。但是当涉及到扩展复杂的、开放参与的智能合约时,有一组解决方案脱颖而出。正如 Vitalik 在他的 《以 Rollup 为中心的以太坊路线图》 帖子中指出的那样,以太坊社区可能会专注于将 Rollup 作为中短期内的核心扩展策略。 这是有道理的:通过以太坊 2.0 实现基础层可扩展性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但以太坊 2.0 早期阶段通过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数据可用性层,可以对 Rollup 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是如何探索出 Rollup 方案的?Rollup 脱胎于 Plasma,在 Plasma 中,L1 合约持有资金并跟踪至一个侧链状态的密码学承诺。而实际的侧链状态是由链外的操作员维护的,其在 L1 上有一个很小的数据足迹。Rollup 作为 Plasma 的一个迭代,旨在通过在 L1 上发布有关每笔交易的一些数据来解决数据可用性的挑战。然后可以将这些交易「汇总」到单个侧链区块中。 这样的设计在 L1 和 L2 之间「拆分」了工作。L1 处理数据可用性,而 L2 (在本例中为 Rollup)处理计算。虽然 Rollup 每秒处理的交易数量不如 Plasma,但它们不会受到数据扣留攻击的影响:即网络参与者始终可以从发布到 L1 的数据中重建最新的 L2 状态。虽然某些类型的合约可能会从 Plasma 方法中受益,但 DeFi 合约无法承受活性(liveness)失败。同时,Rollup 的使用成本比 L1 便宜几个数量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