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 UST 场景需求的「顶层设计」目前 Solana、Fantom 等对标以太坊的竞争公链全面开花,涵盖了借贷、去中心化交易、衍生品、NFT 等各条赛道,协议之间的自组合性如同化学反应一般发生。 相对而言 Terra 则极度垂直,无论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 Mirror、Anchor 还是尚在 (预) 启动阶段的生态项目, 「顶层设计」 的意味都十分明显。 每个协议各司其职,不同的协议通过这种设计下的「可组合性」在逐步涵盖投资、储蓄等绝大部分的金融场景,实现愈发明显的垂直金融公链生态,以至于 Terra 社区一度模仿「DeFi」提出「TeFi」的概念。 而接下来在饼越画越大的背景下,这些数以十计的一众生态项目之间如何协调进度、组合安排,尤为考验 Terra 生态的发展智慧。毕竟这对以太坊等来讲或许是无需担忧甚至值得欣喜的现象——以太坊的无许可特性及无边界的组合性,通过高容错性为整个以太坊生态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新。 但对一直秉持「顶层设计」的 Terra 而言,未尝不是一种「甜蜜的烦恼」,因为「顶层设计」型的开放金融生态,利弊都很明显。 好处 在于各生态项目之间彼此可以直接如积木一般互相组合,所以通过底层设计的剧中调度,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使得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体现,使得生态目标可以高速搭建——最近半年来 Terra 通过 Mirror、Anchor 的底层设计反哺 UST 及生态的发展,就是较为成功的例证。 但同样地,弊便在于执行力于此就显得格外关键,一如 Mirror V2、Anchor 、Columbus-5 相较原计划的推迟所造成的全局影响。 如何将可组合的协议进行环环相扣的设计 , 并确保一个个项目协议如期交付兑现 , 避免因单个生态拼图延期而拖累整体进度 ,是接下来 Terra 生态发展壮大的核心要义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