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 2.0 的一个可能未来是,除去一个分片外,其他所有分片都变成 Layer 2 的高吞吐量数据可用性区块链。 原文标题:《简谈 Eth 2.0 的未来 : 将分片作为数据可用性层》 每当风云变幻之时,人们都会开始思考我们所部署的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是什么。 DeFi 在以太坊的崛起也把这样的疑问带到智能合约平台层面。目前以太坊的 gas 费达到了史上最高,各种的拥堵使得用户和应用开发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太坊真的是对的选择吗?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变量的影响:
需要追踪的信息太多了!生态里的很多叙事都受叙事者的逐利动机影响,很多时候无济于事。 我想讨论一个让我感到兴奋的、可能的未来——将 Eth 2.0 的分片用作 Layer2 的一个数据可用性层。 这是非常技术性的表述,也是我觉得它不像其他网络文章中的概念得到那么多关注的原因。我希望这能提供另一个关于未来的思维模型,供读者在未来 5 到 10 年里用作参考。 数据可用性到底是什么?「数据可用性」不怎么为人熟知,却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经常出现在研究者间的对话里,但我很少看到它在圈外被讨论到。 这篇文章不是要解释它是如何实现的,而是讨论数据可用性为何物。如果想看更多关于它的技术说明 (如何使用),可以参考这些资料。 数据可用性可能成为区块链的一个特性。除了了解它是什么,了解它不是什么也非常有帮助。 目前,链上数据的可靠性是没有得到保障的。比如,如果想知道在某区块的交易里发送者的账户余额是否足以支付,这一信息不是数据可用性能提供的。 数据可用性可提供的是保证任何用户 (包括轻客户端) 都可以在区块链上找到所有数据。 下图将数据可用性区块链进行了可视化: 它只是数据元素的一个序列,而不对其内容进行解读。大概可以简单将它看作是一个有序的、无须许可、仅添加的数据库。 但对于像比特币或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我们需要更多功能,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交易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我们不必在区块链上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一些「执行环境」里解释数据可用性区块链,它能分辨出哪些数据块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