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的我里依然抱着「进步主义」的想法,所以从刚认识比特币开始,就从来不认为未来会是一种币,或是几种币主宰的世界。我相信未来会是一个百花齐发、百家争鸣、多元共存的世界,会存在着千千万万不同功能不同种类的 Token。 目前主流的区块链 + 社交的产品,无一例外的都会发行自己的平台币,来捕获平台用户的创作内容所产生的价值(Steemit、Matters、Voice、力场、币乎),而这种价值捕获是否会形成一种新的层级的剥削?只是将剥削的主体从平台本身转移到了平台币的早期投资者?Vitalik 今年四月在 Blog 上发表的《论共谋》一文中,就指出过这些问题。 These kinds of experiments, attempting to reward quality content creation in a way that goes beyond the known limitations of donations/microtipping, are very valuable; under-compensation of user-generated internet content is a very significant problem in society in general (see "liberal radicalism" and "data as labor"), and it's heartening to see crypto communities attempting to use the power of mechanism design to make inroads on solving it. But unfortunately, these systems are also vulnerable to attack. —— Vitalik Buterin, On Collusion Matataki 在设计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币的主体,从平台转移到了用户。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掌握和定义经济与文化的始终是少数精英族群,他们是雅典的公民或者中国的士族。话语权从来都是一个奢侈的商品,士大夫阶层伴随着科举制度希望而逐渐瓦解了,但是文化本身,甚至语言、文字本身依然没有得到普及。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所列举的十四件大事中,就包含文化一节。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而这种文化垄断的情况,在印刷术的发明之后开始出现了一点动摇,直到 30 年前互联网的发明,才得到一次彻底的改变。从印刷术的发明到新闻业的产生,相隔着很长的时空,而刚有互联网的时候,能够独立架设一个主页,也是少数机构和黑客的特权。这种情况直到 Web2.0 概念的诞生,才开始得到普及。先是允许大家写文章,也就是博客,后来 Twitter 允许大家只说几句话,人们管这类内容叫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 不仅改变了互联网的形态,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形态,话语权从精英转移到了大众,很多国家的社会形态也因此发生改变。 有了 UGC 之后,如何被其他人看到,是个很大的问题。最开始这些博客是通过编辑的推荐进行展示,而这本质上依然是精英掌握话语权 —— 直到 RSS 的诞生。尽管 RSS 走向了消亡,但它的精神内核,这种人们可以自由决定关注内容的权利,在后续的产品设计中得到了保留。 (责任编辑:admi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