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经济体对应着共识算法、「挖矿」、Staking 等活动,上层经济体对应着 DeFi、NFT、STO 和稳定币。 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除了比特币以外,主流公链对应的经济体都有存在双层结构。底层经济体与公链的原生 Token 有关,对应着共识算法、「挖矿」、Staking、支付和分布式账本更新等活动。上层经济体对应着 DeFi、NFT、STO 和稳定币等活动,与类似 ERC20 地位的非原生 Token 有关。在 PlatON 中,上层经济体还包括数据要素和算力市场。 底层经济体规模的最重要指标是原生 Token 的市值,而上层经济体规模的最重要指标是全部非原生 Token 的市值。随着公链经济体的发展,双层经济体的规模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1. 底层经济体规模是否构成上层经济体规模的上限?2. 底层经济体与上层经济体之间,究竟谁拉动谁?我把这个问题概括为公链经济体的双层耦合问题。此问题最早由《PlatON 经济蓝皮书》提出 。 接下来,我从两个角度讨论公链经济体的双层耦合问题,首先是从公链安全性的角度,其次是从双层经济体相互影响的角度。 从公链安全性看公链经济体的双层耦合这个角度通过在经济学上研究攻击公链的可行性,讨论公链的经济边界。相关分析对 PoW 型和 PoS 型公链均成立。 「双花」攻击将多个一致行动的攻击者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假设攻击者对公链共识过程的影响力为 x 。在 PoW 型公链中,x 表示攻击者占有全网算力的比例,x>1/2 是攻击在算法上可行的条件。在 PoS 型公链中,x 表示攻击者控制全部原生 Token 的比例,x>2/3 是攻击在算法上可行的条件。但除了算法可行性以外,攻击者还需综合衡量攻击的成本和收益,也就是攻击在经济学上的可行性。 假设攻击者按以下步骤发起「双花」攻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