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财经 作者:陈植 编辑:曾芳 随着央行数字人民币研发日益推进,未来央行数字人民币在支付、金融应用等领域将扮演多大的角色,倍受金融市场关注。 近日,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首届“2021西岸金融科技前沿论坛”上表示:“我们应该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一方面确保数字人民币在高并发市场中的规模化可靠应用,另一方面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抓紧制定数字化金融监管、数字货币监管、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等金融制度,并在全球数字金融制度和规则的建设中,主动参与并积极争取话语权。” 李礼辉认为,当前金融监管的主基调是规范化监管,应关注如何在规范中创新,在规范中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展现出领先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某些特定优势,包括基于数字信任的数字化金融普惠、以效率为重心的数字化流程再造和面向大众的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有可能改变金融的格局,从近期来看它改变了支付市场的格局,在法定的货币形态中增加数字人民币是第一个改变,第二个改变是在市场化支付工具占主导地位的零售市场中,增加官方的支付工具。” 李礼辉称。 对于数字人民币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潜在的改变,李礼辉认为,数字人民币可能会改变银行业竞争的格局和改变货币市场监管的格局,比如金融消费者一旦减少了对银行账户的依赖,就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金融竞争将变得更加充分。而央行拥有实时、完整、结构化的央行数字货币流通数据,有利于实现货币供应总量的精准调控。 以下是李礼辉围绕“金融科技——规范为了发展 发展必须创新”的演讲全文:2020年,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的大环境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一度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以线上交互为特征的云端金融借势上位。人们认识到,金融不得不创新,不能不创新。二是金融监管动作频频,针对金融违规行为所采取的问责力度前所未有。人们体会到,金融科技不得不监管,不能不监管。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创新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金融领域,金融业的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更加深刻。颇有“颠覆性”意味的是,拥有算力优势和数据资源优势的金融科技平台和数字化金融机构,在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上横冲直撞,急速扩张;而那些囿于传统模式的金融机构被迫应战,难免左支右绌。我认为,当前金融监管的主色调是规范化监管,与此同时,随着《反垄断法》的落地实施,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将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