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的逻辑对于画师也是一样,因此 NFT 目前的模式和婚恋网站高度一致,虽说并不是不能够维持而是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如同马克·扎克伯格最初按照温克勒佛斯兄弟的主张建立以哈佛为内核的邀请制「ConnectU」 婚恋平台,其发展恐怕是无法成为今天的 Facebook。 也许有人会说 gas 费并不是问题,可以直接免去由平台负担,或者后置由买家负担。如此一来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虽然这样会降低进入的门槛让大量犹豫的创作者进入,但同时也让粗制滥造的作品更加泛滥,而后者的增加显然会更多。 第五部分 可预见的未来和更远一些的未来承接上一节,可预见的更远一些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难推断出来了。 过量的资金争夺着少量优质的 NFT 作品,同时 NFT 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不同创作者的劣质作品,中等水平 NFT 作品则淹没在其中难以被寻觅,过分依赖相关专业媒体的推荐。 少量优质 NFT 作品超额的高溢价可能会诱发郁金香热,而大量劣质充斥市场必然会走向雅达利震荡。在这个模式下 NFT 是一个脆弱的市场,难以承载更多的资金和需求,极易过热而崩溃。 我并不认为 NFT 现状是错误的,但我认为是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方向其发展必然是有局限性的,需要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阶段。甚至我很有自信的说,哪怕是遭遇了崩溃也不过是将过热的市场冷却,就如同在雅达利震荡之后游戏行业在 5 年内由任天堂带领下再度崛起并直至今天。 那么现在这一阶段意味着什么? 如同我开篇所说的,高雅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家、拍卖行、收藏家、美术馆,这一套模式依然良好的运转着,但和大多数人已经绝缘了。最后一名被大众所知的高雅艺术家我想可能只有毕加索了(虽然现在有班克斯,但显然还不够出名,其本身更多的也是街头艺术,或者说大众艺术而非传统的高雅艺术)。但并不代表着高雅艺术和背后的那一套体系的消失,而是极度精英化但规模显然有限。对于大众来说取代高雅艺术的则是大众艺术,并不低俗但也让绝非是高雅。 但没有单一金主支持下的高雅艺术,便不会有大众艺术的可能。虽然也许并非本意,但 NFT 显然正在复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流通模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高度的依赖传统的拍卖行、版权所有方而非创作者本身作为电子作品的提供者。 这也是为什么我并不否定目前的 NFT 模式。但考虑到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今天可以轻易将好的作品加以复制并量产,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是线下同类平台发展速度的 10 倍甚至是 100 倍,因此提前布局是必须的。 在这里我希望你跳出 NFT 的思考定势——NFT 的价值在于稀缺性。因为 NFT 现在稀缺性实际上高度依赖 NFT 化之前所积累声誉。而我认为 NFT 这一属性很快会成为所有电子作品必备的属性,但基于盖特纳曲线(技术成熟度曲线 /The Hype Cycle),虽然有这样的潜力,但目前的市场物理承载必然会发生郁金香热和雅达利震荡式的崩溃。这并不是终结,而是必要的市场出清机制,如同雅达利震荡后的任天堂带来了更好的机制和游戏,游戏行业便走到了今天,甚至因为抽卡游戏的崛起更加火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