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方案 C:TARA 额度为 2500 万枚,在此方案中,每枚 TARA 代币的发行价格为 0.012 美元,投资者参与金额仅有 1000 美元一个档位。在此方案的投资中,全部代币将在上线交易平台,即启动交易后解锁,无锁仓。 有意思的是,Taraxa 在整个经济模型的设计中对团队和机构都较为严格。种子轮上线仅解锁 3.5%,随后以每季度 12.06% 的速度线性解锁。种子轮和私募轮的全解锁周期都长达 25 个月,而团队的份额则要在流通后的 26 个月(2 年零 2 个月)才开始解锁。 为现实场景设计聊完了代币经济模型,我们进入最重要的话题:Taraxa 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期待? 当一项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往往会面对一个问题:技术的框架有了,但是却没有需求的场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adoption,如何去应用的问题。VR 是这样,AI 也是这样,其实到了区块链还是这样。 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了比特币和以太坊很久。后来两者走了不同的路,比特币背离了世界现金的初衷走了 SoV (价值储藏)的路成为数字黄金,ETH 上生长出了 DeFi,而联盟链则在企业市场间挣扎着寻找方向。 以太坊有先发优势,所以他可以用数年的时间等待 DeFi 从这个系统里生长出来。而其他的公链显然没有这个机会,所以那些希望成为以太坊杀手的公链往往没有下文。 对于市场而言,一条新的公链要想获得一席之地,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出一条和以太坊不同的路。所以那些真正有应用场景的公链活得很滋润,从去年的唯链 VeChain 到今年的 Flow 都是这样。 Taraxa 也是如此,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应用场景导向的。聊公链,我们平时都会聊生态,但其实对于 Taraxa 我们更需要聊场景。因为在生态繁荣之前,Taraxa 需要先向市场证明它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这点,Taraxa 的创始人 Steven 有很清楚的认知,他认为指望公链一推出就有人上来开发是不可能的。 那么,Taraxa 选择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和以太坊又有什么区别? 抽象一点来说,Steven 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商业社会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扩大组织的规模。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它又创造出了更多的问题。比如沟通和协调成本的高企,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开不完的会和撕不完的 B。 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 OA 系统来管理,比如钉钉、飞书之类的,一些大企业会有自己的定制化 OA。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Steven 提到以前做战略咨询的时候,大企业的高管会不断的提到一个问题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