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圣杯寻找 2.0(下)-- 生产力平台的反击》 在 2021 年 2 月 20 日,比特币的总流通市值达到了 1 万亿美元,夺得了第一座圣杯。恭喜我们加密经济行业!话接上文,在《圣杯寻找 2.0(上)》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 未来并不是历史的简单延伸。笔者认为,生产力平台的技术进步将在未来 2 年内引来拐点,进入下一阶段的高速发展阶段,届时,生产力平台的基础代币的市值与比特币的市值对比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虽然创新总是难的,但是在加密行业中从来不缺乏优秀的创新,在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的领域,创新的代表正是这些生产力平台,典型的代表包括以太坊、波卡、Filecoin、Dfinity 等,生产力平台经过若干年的技术积累,不少项目已经处于有效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黎明。波卡等新型网络结构的生产力平台也将在近期上线,并在市场上测试其「产品市场契合度」,笔者对此保持期待和高度关注,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接下去将主要以以太坊为例展开叙述。 以太坊增⻓的第二曲线我们先来说说以太坊作为生产力平台接下去的增⻓模型 :「第二曲线」模型。《第二曲线 : 跨越「S 型曲线」的二次增⻓》一书中作者 Charles Handy 认为:「任何一条增⻓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 (增⻓的极限),持续增⻓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 S 曲线。」 请稍等,你会问:以太坊的第一曲线是什么?这是笔者的认为:
智能合约是以太坊的首创,该技术栈事实上为整个公有链行业带来了第二曲线式的增⻓:从耦合于共识层的简单功能 (例如比特币转账),通过解耦共识层与应用层,在应用层以智能合约的方式灵活地创建应用,使得加密经济行业从「诺基亚手机时代」跃迁至「智能手机时代」,从而迸发出了惊人的生态繁荣:ERC20 代币创建,ICO,DeFi,NFT,DAO,等等。 以太坊增⻓的第一曲线显然非常成功,然而,这种增⻓模式早已遇到了瓶颈 : 以太坊目前一天平均只能处理~120 万笔交易,如果一个用户平均每 3 天执行 1 笔交易,那么以太坊最多只能服务 360 万用户。事实上,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以太坊生态的「外溢」现象:相对低价值的应用被迫离开以太坊,去往其他生产力平台,早期是金融应用挤出非金融应用 (例如游戏),现在情况更加严重,由于 gas 费用如此之高,以至于一些非头部的金融应用也被迫另寻出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