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谋来侦查 Gitcoin Grants 中的共谋行为共谋是指「秘密协议或合作,特别是为了达到一个非法或欺诈的目的」。经济学中的共谋行为通常涉及在两个或多个卖者之间的协议,旨在采取行动压制市场中卖者之间的竞争。因为卖者之间互相竞争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低价,所以共谋协议会提高消费者为这一商品支付的价格。因为对消费者造成这种伤害,所以生产者之间通过协议来固定价格是违背反垄断法的,因此参与者必须保守秘密。 历史上著名的共谋案例:如 20 世纪 50 年代电力设备行业装备合约的投标;19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期间的一系列铁路提价协议;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代表了石油生产国家组成共谋协议提高石油价格的尝试。 互联网时代的共谋:2015 年牛津大学法学教授 Ariel Ezrachi 和美国田纳西大学法学教授 Maurice E.Stuckle 提出了算法共谋的理念。随后在 2016 年出版的《算法驱动经济的前景和风险》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机共谋是危险的,虽然传统的反垄断法律阻止企业固定价格,数据驱动下的算法能迅速监控竞争对手的价格,并统一地调整价格。日益透明的价格看似对消费者有利,却讽刺性地以伤害其而告终。正在改变的市场现实是把市场的定价的权力移交到少数的企业手中。在数据驱动的经济里,动态定价和个性化服务继续进化直至导致操纵消费者。 加密世界中的共谋:常表现为通过串通、共谋、贿赂进行攻击。如:交易验证、协作串通等。 Gitcoin 的使命是二次方融资(QF)机制匹配赞助资金,帮助开源开发人员进行协作,并从他们对社区赠款的捐款中获得经济收益。 正如之前的文章所指出的,二次方募资很容易受到几种攻击向量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女巫攻击(Sybil attacks)——即攻击者创建许多假账户玩弄系统,以及共谋——即恶意的真实用户之间秘密协调。解决这些攻击向量(Attack Vector)的本身就很困难,且由于与合法的、有机的 grants 贡献所产生的交易模式的重叠而变得更加复杂。 本文将简要解释二次方募资(QF)的算法,介绍几种类型的攻击场景,并简要介绍优化差距作为标记潜在合谋者的度量。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社区了解 QF 的机制,以及设计和缓解攻击向量的潜在方法,以便社区能够有更强大的检测工具来报告潜在的攻击。 QF 或是解决「搭便车 Free Rider Problem」的方法开源项目和其他公共物品一样,由于其提供的产品的丰富性(开源),获得的资金少于其为他人创造的价值。这背后的原因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le)(意味着即使你不付钱,也没人能阻止你使用它),以及消费非竞争性(non-rivalrous)(意味着,我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伤害到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