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r cBridge v1.0 版本今天正式主网上线!用户可以立即使用 cBridge 在 Ethereum、Arbitrum 和 Binance Smart Chain 以及 Polygon 进行高速低成本跨链和跨层转账。 cBridge 将会在短期内支持更多的 layer2 和 layer1 区块链的跨链转账。此外,任何人都将能够通过运行 cBridge 节点加入 cBridge 网络以提供跨链跨层流动性,同时通过收取手续费产生收益。 cBridge 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 Celer 将在未来的多链多层区块链扩容生态下,提供重新聚合分散流动性的关键核心基础设施,从而极大提升可交互性和可组合性。 为什么 cBridge 是未来区块链多链多层扩容的关键基础设施?区块链扩容是一场与魔鬼的交易游戏任何新的计算机系统出现之后,随着在实际中的不断应用,哪些系统特性更为重要,哪些系统特性不那么重要,会很快被检验出来。一旦在当前某些限制条件下,系统达到了性能上限,为了进一步迭代和改进系统,系统设计者 总是不得不放宽约束与「魔鬼」做交易:牺牲不太重要的特性以改进系统更重要的特性来适应使用需求的发展。这就是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的「权衡」原则。通常,这种交易游戏是通过在现有系统之上添加额外的 抽象 或「层」来实现的。 系统设计者总是会先尝试了解哪些属性是真正不兼容且可相互交易的。通过理解不同的特性,导致了计算机科学史上的各种「不可能 N 角」和「定理」。在区块链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可能听说过「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不可能三角。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众所周知的 xxx 三角,通常并未描述所有可能的选择,我们完全可以跳出既定框架去寻找新的权衡和特性,以交换我们想要的主要特性。例如,区块链可扩展性的两条流行路径是: 1. 在「区块链可扩展性三难困境」的边界内,向「魔鬼」出卖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 2. 创造性地跳出不可能三角,通过「出卖」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来换得新的可拓展性。第一条路其实就是侧链和 DPoS 区块链链的设计原则,第二个则是 layer-2 扩展技术的基本思路(包括状态通道和 Rollup 链)。 不管哪条技术路线,随着它们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未来一定属于多链且多层的架构。在这样的多链多层架构下,原本作为一个相对完整单一系统的区块链,其流动性和可组合性将被隔离并孤立到多个独立的 layer2 和 layer1 链中。 可是,「出卖」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如同出卖了区块链的灵魂的一部分。流动性割裂将极大地降低整体应用生态的完整性,比如本可以组合的 DeFi 乐高将会被严重破坏,在各个链之间转账只有通过中心化交易所辅助,或者需要消耗极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才能实现,而跨链函数调用更是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