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们探讨一下区块链世界里的数据供应,以及以数据为核心产品的服务商如何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即他们如何产生价值和捕获价值的。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虽然有着公开、透明、可追溯等特点,但是直接访问或者获取这写数据并不便利,需要特定的接口、进行格式化、以及转变保存类型。大部分区块链使用的是键-值类型的数据库,方便多写少读,而普通用户比较习惯的是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可以用像 SQL 那样的查询语句来进行查询, 像 Dune Analytics 这样的服务商就是把链上数据变成关系数据库,方便调取,这中间的流程还包含了数据的存储和再加工的过程。 一般有两类有价值的数据: 链上数据:链相关数据(哈希、时间戳、难度等)、转账、普通交易、智能合约事件等,这类数据被分布式数据库所维护,可靠性由共识保证。即区块链的核心数据。 非链上数据:与链上相关,准确性依靠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节点验证的数据,如交易所、预言机等,类似于 Web2.0 服务。交易所数据介于链上链下之间,是链上数据的链下计算,然后经链上验证,也产生了很大的数据量。 我们认为数据市场需求爆发的驱动来自于:
数据市场参与者交易者 交易者根据各类数据信息判断可交易的方向,比如观察某条链的活跃程度,某个 DEX 的成交情况、某个借贷协议的借出贷款等。他们会需要有可靠的数据源,一些高级用户会使用付费的数据服务。 数据的提供者 被动的产出方(不以数据盈利为目的):如区块链的节点,交易所,普通用户 开发者 开发者查询、调用链上数据,与区块链交互。由于节点服务商的存在,开发者不需要搭建自己的节点,就可以直接和链上进行交互。众多 dApp 以及第三方钱包应用都依赖于 Infura 这样的节点服务商,与区块链进行交互。开发者的需求来自于:网络状态监控、交易执行状况监控、稳定的执行环境、市场和竞品趋势信息、产品和市场策略指定、根据客户偏好提升产品性能等。 需要不停监听网络状态的应用和中间 比如借贷协议需要监控账户状态,一些自动化中间件要及时反馈价格变化等。 区块链数据结构、存储、和访问-以 Ethereum 为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