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我们认为创新和监管会呈现动态平衡的状态。我们持续关注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也关注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数据资产归属权、新型金融风险等。 正文 数字货币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正在发生近期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行情火爆,主要缘自部分投资者认可其“数字黄金”属性 本文中的数字货币更准确的叫法应当为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加密货币是数字货币的一种,是基于某种加密算法创建的数字货币。截至2021年2月18日,按市值排序,全球前两名的加密货币为比特币和以太币,市值分别为9426亿美元和2003亿美元(对比黄金市值约10万亿美元);按2021年2月18日交易额排序,前两名为泰达币和比特币,交易额分别为212亿美元和189亿美元。 ►比特币(Bitcoin,BTC)诞生于2008年,网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个人或组织发布了相关论文和开源软件[1]。比特币及其支付系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点对点无中介传输、交易由加密算法验证并记录于被称为区块链的公共分布式账本中。比特币是一种被称为“挖矿(mining)”行为的激励,而不是由特定机构控制和发布,协议中设立了“减半”事件[2],因此总供应量有限。 ►以太币(Ethereum,ETH)诞生于2015年[3],和比特币一样,也是去中心化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但基于的协议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币没有数量上限,仅可用于以太坊网络,而不适用于其他地方。 ►泰达币(Tether,USDT)诞生于2015年[4],是稳定币的代表。鉴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币值波动剧烈,稳定币应运而生,泰达币币值与法币锚定,背后有充足的法币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作为保证金,1个泰达币可随时在泰达平台上兑换为1美元,技术上亦使用区块链(Facebook计划发行的Libra也是稳定币之一 ,与一篮子或某些国家的法定货币挂钩)。 我们认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行情火爆,主要由于国际上部分投资者认可其潜在价值,认为依托于区块链、电子加密等技术的数字货币在未来的世界会有使用需求、或存在储存价值。具体而言,加密货币在理想状态下: ► 1)可用于全球支付交易、交易匿名、交易费用低廉; ► 2)没有存储成本; ► 3)不由任何机构或组织决定发行量,而是基于约定好的某电子协议,具体而言例如比特币协议限定了供给总量,因此使得其具有类似于“黄金”的保值、抗通胀、抗风险属性。 但需注意的是,加密货币虽有上述优势,但仍有相当多的投资者认为其“去中心化”属性存在监管风险;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币值不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网络可实现的每秒交易笔数远低于日常生活所需;同时,比特币算力逐步被几大矿池垄断,因此其“去中心化”属性在部分投资者看来已名不符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