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起来,上述证据显示了跨链还不是最近几个月能发生的事情,现有的 DeFi 项目大多都在等待「被跨」,或者说外部生态要主动向现有 ETH DeFi 示好,真正的跨链上线的一段时间后,有可能会出现原生的跨链杀手级产品,但到 2021 年第一季度想要获得明确的答案,就不是很现实了。 2.3 Layer2 和跨链:亦敌亦友? 最后,DOT 开发者 John 还补充了一点:现在有一个误区是大家会觉得只有以太坊需要 L2,像波卡这样的设计并不需要 L2。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其实只不过是现在以太坊整体的发展更加成熟,所以有更多技术会选择先把平台建立在以太坊上。而波卡还在相对早期阶段,可以建设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生态内团队的数量还远没有达到以太坊上团队的数量。实际上波卡的平行链有的性能和以太坊一样也是有瓶颈的,等波卡的生态更加壮大,等以太坊上这些 L2 的方案成熟后移植过去,能够更加强化波卡项目的竞争优势。 3. 为什么 xDeFiLabs 团队内部存在 ETH2.0 无法实现去中心化的观点 xDeFiLabs 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 4 年的以太坊矿工和人工智能开发者) Turbulence( @t_turbulence) 虽然在技术上不熟悉 Polkadot/Substrate/Cosmos 的诸多细节,但他直接评价 ETH2.0 为伪命题。早在 2020 年 4 月他就在 Raspberry Pi 4 B/8G 的机器上搭建过树莓派的 Beacon Chain,仅就技术上而言,其运行体验当然远远超过同期的其他技术创新没有得到公网环境验证的不少公链,但他最在意的其实是服务不稳定带来的 Slashing (惩罚)机制,以及过气的 Staking (质押分红)机制。 谈到 Staking 机制,Turbulence 讨论到这个机制在 EOS 和 Atom 生态里没起到任何意义,是个旧故事。Staking 本身在股票市场中和拆股没有任何实质区别:增加了供给,独立于供应,根据资本持有比例而不是实际新增的贡献奖励凭空增发的新股本。所以脱离用利润回购股份,或者直接现金分红,搞连续拆股意义无限接近于 0。 股票市场的拆股是因为有最小单位限制,为了增加流动性,比如 TSLA 拆股从拆前 100 美元最多达到拆后 500 美元,按 1 拆 4 可以算翻了 20 倍。拆股如果没有业绩填权,如果 TSLA 不是今年疫情下仍然在上海工厂高强度出货,恐怕在股市里依然没人这么追捧。但对 DOT 1 拆 100 的逻辑,币本来没有最小单位,拆前 100-200 左右,拆后最高超过 10 刀,现价 8 刀,充分说明拆股 100 倍不意味着生态的 100 倍扩张。对于 15% 的通胀率,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ETH2.0 的单价是势必承压的,也就只是一个数字游戏。 另外谈到 Slashing 机制,在 Turbulence 的观点里,好的区块链项目是主张奖励,而不主张惩罚,如果家里断网、断电、搬家(甚至战争发生)等意外事故带来 ETH2.0 节点的离线,那么绝大部分节点注定要主动选择被各种节点服务和大矿池等控制的运行方式,甚至连 Filecoin 的设计都要比他更加去中心化一些——毕竟 Filecoin 还需要大量分布式的场地,以及证明与存储的能源 / 带宽需求,而 ETH2.0 声称对能源的节省促使了最终这些节点依然是运行在 Amazon、Microsoft Azure 等极其中心化的云服务成本最低的那些区域里,想想一台 4 路 E7 服务器运行着 100 多个 ETH2.0 节点,一台机器挂掉就会发生 100 次 slash。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