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早期多数」用户,被交易手续费赤裸裸的挡在了 DeFi 门外。 更细思极恐的是,虽然小红这样的用户进不来,但小丽这样的资本大鳄们看到高额的利润,低廉的手续费占比,会越来越多的涌进 DeFi 生态中,这进一步加剧了小红这类小体量用户的边缘化,最终形成一个被大资本独占的封闭生态。 文化上面来讲,这很不加密朋克,现实一点说,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无法吸引圈外用户,终究是整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 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赶快使用 Layer 2 Rollup 扩容?冷静!对 DeFi 关注比较长时间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 Layer2 扩容,对于类似 SKALE 和 Matic 这类 POS 侧链技术,由于不具有 Layer 1 的安全性,且和一个独立的链建立 Ethereum 桥接没有区别,我们将不把他们列入 Layer 2 扩容的范畴。 Layer 2 Rollup 是近期受到较多普及且被社区广泛认同的技术方向(不论是 Optimistic Rollup 还是 ZK Rollup)。对于不同 Rollup 技术的介绍,请参加 Vitalik 的 文章,我们之后也会出一系列的 Rollup 中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除了使用 Rollup 技术做单独的 DeFi 应用之外,目前社区中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未来将会出现一个 EVM 兼容的 Rollup 扩容链,现有 DeFi 生态皆可重新部署并迁移到一个(注意不是多个,因为多个会破坏可组合性) Rollup 链上,然后大家就可以开心快速地使用 DeFi 应用了。若果真如此,那还等什么,赶紧的啊! 可惜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样的技术方向正面临一些根本性挑战。 先从技术角度来说。 对于一个单链 Rollup 架构而言,计算和存储资源仍然是有上限的。为了保证 Rollup 的 liveness (即,能稳定地产生 block),需要多个出块节点之间保持同步。一旦存在这种多节点同步的要求,不论使用何种出块节点选择规则和算法,实事求是的说,一个单 Rollup chain,能够比主链提升 50-100 倍的容量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目前流行的节选择点同步方案也是类似一个 DPoS 的解决方案。这大概给我们了一个 2-4 百万每日活跃地址的扩容上限。显然,这个离我们所希望的 DeFi 走进千家万户的大规模落地,还远远不够。 虽然远期不够,那我们是否能先用这个方法解决燃眉之急?遗憾的是,目前这样的 Rollup 的技术架构,需要非常多的周边生态基础设施支持,并会对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假设造成深刻影响。想要将 DeFi 生态迁移到一个单独的 Rollup 链上,首先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随手举例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