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 目前的节点数量约 600 个,在一年前只有 100 个左右。像其他区块链一样,随着生态的持续发展,节点数量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类似于目前的主流区块链,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用户采用,传递的价值越来越多,Solana 网络自然会越来越去中心化。 这也是 Qureshi 观点的正确性,并且去中心化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很显然,去中心化对审查抵抗至关重要。但目前业界也没有一个清晰的阈值(也没有足够的反面例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而且具体的数值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1)风险-去中心化程度曲线实际上是反向的 S 曲线,以及 2)我们知道区块链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更加去中心化,因此审查抵抗能力会随之提升。只要区块链去中心化的速度足够快——并且你相信它可以去中心化程度增加的速度——那么用户就能够维持他们所需的审查抵抗性。 图片来源:Haseeb Qureshi《为什么去中心化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 结论于是现在的基本问题变成了:如何分清「本末」? 从 2009 年比特币诞生以后的第一个十年,很显然审查抵抗性、非主权货币是「本」,而其他的应是「末」。 但这个情况正在改变。如今加密货币的使用者会认为,DeFi 会完全重塑金融。因此我觉得「本末」已经反转:如今 DeFi 是「本」,而非主权货币是「末」。 它们两者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审查抵抗性,但是在技术受限的情况下,最大化 DeFi 效用与最大化系统审查抵抗性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基本的取舍。 而当系统的基本设计目标发生变化的时候,相关的技术堆栈也需要随之变化。为了将 DeFi 扩展到数十亿用户的规模,每一层堆栈都必须遵从第一性原理,进行重新考量。 致谢:感谢 Hasu 对本文草稿的审核。 附录:以太坊与 Solana 的简单对比 比特币和以太坊在各自的设计中都进行许多假设,最明显的也许要数网络层和执行层。 网络层 在网络层,比特币和以太坊利用八卦协议(gossip protocol)。八卦协议也就是每个节点不加选择地将数据广播到其他每个节点。虽然这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审查抵抗性,但却以牺牲一部分性能为代价。按照定义,以高度冗余的方式重新广播数据效率不高,因此无法正确地针对高吞吐量 DeFi 应用进行优化。 另一方面,Solana 发明了一种新的名为涡轮(Turbine)的网络协议,它的灵感来自 BitTorrent 协议。涡轮对效率进行了大幅优化,其工作原理如下:我们来考虑一个 1MB 大小的区块。其中节点不是将整个区块传输给另一个节点,而是将 10KB (占区块大小的 1%)传输到节点 #2 和 #3,然后那些节点将这 10KB 区块重新广播到节点 #4 和 #5,依此类推。然后原始节点向节点#6 和#7 广播另一个不同的 10KB 数据包,随后这些节点将这 10KB 内容重新广播给节点 #8 和 #9,依此类推。此外,该模型的优点在于,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延迟时间以及可用的绝对带宽保持不变。唯一降低的性能是,与大多数其他线性或超线性增加的系统相比,延迟增加了 log(n)(非常亚线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