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petual Protocol 创办人冯彦文:我们已经在前端网页排除美国用户。但永续协议同时间也有 open source 版本的前端网页释出,与其他第三方团队开发的前端网页,主网页排除美国的影响不大。 portto 共同创办人李玄:以我们自己的状况来说,因为我们有很多商业客户是美国公司或美国人,我们的使用者也有相当大比例是来自美国,我们会持续谨慎看待美国的法规。对于比较有证券性质的代币我们会在前端屏蔽美加用户。 Steaker 创办人黄伟轩:Steaker 的产品一向是即时侦测市场、动态调整的,虽然目前暂无排除的规划,但若未来因监管而影响投放标的绩效,将再由专业策略团队做出进一步的评价。 担忧旅行规则带来的 KYC 压力吗?除了证券监管,FATF 的旅行规则(Travel Rule)要求 VASP (虚拟资产服务供应商),必须为用户钱包的收发端实名,未来可能进一步影响 DeFi 协议。对此你们的想法是? Coinomo 共同创办人陈柏安:我猜这对 DeFi 普及到一般大众的方式有重要影响。毕竟要对每个用户做实名制是很麻烦的事,DeFi 开发者为了避免这个麻烦,可能会与更多合规的交易所和钱包(CeFi)合作提供服务给一般大众。此外,DeFi 本身在入金、使用者体验上比 CeFi 还是差很多,也会促使未来朝这样发展。 DINNGO 共同创办人朱轩廷:监管单位会想实名认证无非是想追踪钱的流向,但在 DeFi 上其实每笔交易都是可以被追踪的,所以根本没必要拿现在的任何法规来要求我们–我们做的比法规还高标准,传统世界只有超过某些金额或是符合特定条件的交易需要上报,但在 DeFi 中任何交易任何人想看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所以其实监管中心化交易所(CEX)就好,他们的账本没有 DeFi 那么透明,而且还有机会可以窜改,再加上他们是法币与加密货币世界的交界处,从 CEX 开始列管其实就能完成政府想要的追踪效果。 Pelith 创办人陈品:基于内存块链的特性,监管交易发送者实务上是做不到的,就像比特币、以太坊,使用者有办法自行操作内存块链,中间基本上不存在服务提供商这样的角色。所以你现在能看到的都是对中心化交易所在规范 KYC,而不是对浏览器钱包或手机钱包厂商。而 DeFi 理想上就是要达到和以太坊一样程度的去中心化,届时监管就不是要不要,而是能不能的问题了。 Perpetual Protocol 创办人冯彦文:FATF 的规则尚未决定,所以现在评论还太早。我想法规是可以这样规定,但绝对无法覆盖所有的钱包收发端,因为透过程序每个人都能产生管理自己的钱包。如果法规要硬着做,我想只是让更多用户遁入地下服务或是使用匿名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