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元宇宙概念备受关注,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接受采访分享了其关于元宇宙的想法及 Facebook 全力支持建设元宇宙的决心。在关于元宇宙特性的描述中,「互操作性」一词再次被提及,并强调需要制定一些标准,帮助开发者和创作者向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互操作」体验,使用户能使用他们的化身、数字产品无缝传送到不同的体验,并与朋友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感知不到互联网基建的存在。 这种极为抽象的表达虽给人以遐想,却很难让人理解,更别提信服了。这也是本文试图去讨论「互操作性」一词内涵的初衷之一。 互操作性是经常被区块链领域提及的概念,更耳熟能详的用词是跨链,这两者往往被混同起来,描述两条以上区块链之间的某种交互,尤其是 DeFi 和 NFT 生态迅速发展起来之后。 随着 DeFi 乐高可组合性蕴含的无限潜力被逐渐认可,以及以太坊 DeFi 生态出现外溢现象,跨链成为了一个非常紧俏的需求;而关于 NFT 应用、元宇宙特性的讨论中,也会提及互操作性。本文从讨论「互操作性」的语义场景和内涵出发,抛砖引玉地分析当人们在提跨链或互操作性的时候,真正想表达或期望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目前行业内在这些目标上走了多远。 互操作性的定义及场景计算机信息学领域「互操作性」在非区块链领域早有提及。IEEE 关于计算机字典标准里对互操作性的定义是「两个或多个系统或组件之间交换信息以及对交换后信息使用的能力」。这个定义包含两层递进关系的含义:
虽然上述定义与国际标准 ISO/IEC 2382-01 信息技术词表 里的定义相比更为凝练和抽象,但后者补充提及了一个特点:用户无需或仅需有限地获得不同系统或组件特点的认知。 就软件而言,在上述定义下的互操作性可用来描述不同程序借助同一套交换格式交换数据、读写相同文件格式以及采用相同协议的能力。用户在使用不同软件(例如各种 PDF 阅读器)的时候更关注的是功能体验,而非实现功能的底层技术模块的差异。 社会经济政治领域广义上,互操作性是指不同系统和组织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协同工作的能力,虽然在技术系统和工程设计方面经常使用,还会考虑影响系统间性能的社会、政治和组织机构因素,且业务过程的互操作性可能产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济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