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产品经理出身,能感觉到现在的Web2产品经理其实跟十年前的产品经理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能影响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基本上都已经被定义过了,不过是做一些修修改改的工作,成就感很低。我非常想去解决问题,以及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自己的产品去表达我的价值观,而在传统互联网发挥这个创造力的空间非常有限,我都能看到一年之后两年之后我在做什么,这个事情没有价值。对我而言,我觉得价值很弱,所以就想去创业、去做Web3。 我对于物质的追求其实没有什么执念,但主要是觉得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可以去重新定义的事情,比如我们现在在做一些跟SocialFi相关的东西,我们觉得怎么去定义用户的链上身份,怎么去做一套DAO的治理模式,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值得的,哪怕这个DAO在未来几年被验证出来它就是没有公司高效,就是不行,但尝试去定义和探索的过程是我们比较看重的。 关于怎么投资孵化项目,我们目前的侧重点是有点变化的,之前外部项目会找过来,我们帮它孵化,而现在会倾向于先内部孵化一些生态产品,比如我们现在在做一套DAO工具,它比较符合我们短期的战略。当我们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像SeedClub一样,去做一期一期的批量加速,效益会比较高。 Tracy:随着DAO的概念不断普及,各种各样的DAO层出不穷。你怎么去定义一个 DAO 是否合格或者说是否优秀?有没有一些你自己的指标和衡量标准? 舟舟:我们实验室其实人机交互做的比较多,我们自己也开玩笑,我们实验室最对口的其实就是pm,关注人的因素在系统当中、在产品当中的所在。前段时间我们跟国外一所高校有一个合作项目,当时就聊起,到底怎样算是一个合格的DAO。当时我们就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国外的DAO可能因为历史传统的原因,更倾向于大家以投票的方式去做出决策。但是,我们会发现,投完票之后,首先可能会存在治理攻击的现象;同时,有制度总会有漏洞,基于治理代币总会有一些漏洞;此外,投票参与度高低也是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在Snapshot上的观察,超过84%的提案都是以单一投票制的形式进行,但其实我们还有包括二次方投票在内的多种方式。由于投票机制的不同,同一个议题相同的参与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投票结果,这也是Web3很多人没有关注到的一点。 反观华语社区,当时我们把SeeDAO在Discord里面所有的聊天内容进行分析,提取词云,发现大家聊的最多的是开会。在遇到问题时,有可能华语社区没有那么习惯于把问题付诸于投票,而是选择开会协调。 哪一种才是合适的DAO?Vitalik在当年的文章中提出,DAO是以智能合约为核,人作为外在的围绕智能合约的新型组织架构。但DAO只有一种模式吗?毕竟我们看到政治体制在世界各国也各不相同,千差万别。我觉得,我们还没到可以给DAO下定义的时候。不管是是DAO的参与者,还是研究者,还是投资者,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开放的态度。现在的阶段可能更接近于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阶段,当年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候,其实他也没有提出,到底怎样的算是市场经济,它只是把当时存在的现象尽可能记录了下,后面经过很长时间,才最终概念化,证明了哪些是市场经济,哪些是可行的。 (责任编辑:admin) |